雷振刚和他的《釜溪下河图》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二届中国彩灯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中,一幅名为《釜溪下河图》的彩灯创意作品颇为引人注目,一举夺得大赛一等奖。这幅作品的作者正是67岁的国家二级美术师、自贡本地人雷振刚。
这幅彩灯作品的原型来自于雷振刚在60岁时创作的钢笔素描画《釜溪下河图》,在搭配了五光十色的彩灯后,这幅作品更加熠熠生辉。这幅写实风格的画作详细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自贡盐业繁荣昌盛的场面,被称为自贡的“清明上河图”,是雷振刚40多年绘画生涯的得意之作。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自贡人,从小就热爱我的家乡,一直以来都希望创作一幅表现盐都自贡的历史画卷。”雷振刚始终认为,他有责任将自贡深刻的历史内涵,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如今自贡发展日新月异,新城区已再难寻觅旧日盐都盐业的繁华。因此,当年盐场的盛况,就需要通过视觉形象呈现出来。
2006年,雷振刚花了3个月时间完成资料收集工作,并由此设计出了一份初稿。之后,他又与众多圈内好友不断交流,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并征求了众多对盐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意见,最后决定使用钢笔素描的绘画形式,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来创作这幅《釜溪下河图》。由于钢笔素描只能依靠线条明细以及颜色深浅来表现层次感,因此这样的技法和绘画形式对作者的素描功底有巨大考验。但钢笔画凝重古朴、深入细致的特点,又恰恰最能体现古盐都的历史厚重感。经过半年的潜心耕耘,《釜溪下河图》终于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釜溪下河图》除了描绘光大街部分,为保持画作完整性,在画面上作出合理调整之外,其余主城区部分均按照著名摄影师、中国电影摄影教学和科考摄影创始人孙明经先生实地拍摄的照片进行创作,对后世研究自贡盐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其长卷由三部分组成:
古盐场:林立的天车群直插云天,十分壮观,输卤的竹笕随山就坡,跨街越河,纵横交错,与井灶天车构成了当年自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青瓦灶房下的牛力提卤是最古老的提卤技术,之后又被采卤机车所替代。
自流井老街:沿釜溪河的自流井老街依山就势而建,带有浓厚的盐味,善后桥和下桥连接着两岸,是白节滩和金钩湾连接老街的通道。自流井老街的建筑风格是原汁原味的川南民居建筑群,小青瓦、串架房,风火墙。陕西庙、炎帝宫、三圣桥、王爷庙等精品古建筑群落跃然画上,交相辉映,点缀出釜溪河畔美丽的风光。
盐运盛景:王爷庙下,釜溪河上,盐船如织。这些叫做歪脑壳的运盐船当年就是自贡井盐运往外地的主要工具,每天停泊在河上的运盐船有上千条,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