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者邓绍彬,九三学社社员,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瓦高村驻村干部)
2018年伊始,我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作为大安区政协派驻何市镇瓦高村驻村干部,全脱产专职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对于区政协对口帮扶的瓦高村,我并不陌生,瓦高村地处偏远,距区政府30余公里,是全区26个贫困村之一。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也曾多次到村看望贫困户,了解生产生活。但作为驻村干部扎根瓦高,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和忐忑……
初到瓦高走村入户,在与群众交流的过程中,我试图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和想法,却发现绝大部分贫困户对未来脱贫奔康的展望都认为是政府在“画饼”,而他们最简单和直接的需求则是“充饥”,这便是以往“输血式”帮扶引发的后遗症——“等靠要”思想严重滋长。扶贫先扶志,如何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改“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带着这些问题,我全身心投入了我的驻村工作中。
某天,我来到老实巴交、勤勤恳恳的贫困户周仁富家中,正巧他在吃饭,餐桌上只有一些青菜,院子里却喂了不少鸡鸭,我好奇地问:“老周,你家喂了这么多副业,平时不杀点来吃?”“哪里舍得吃哦!都是要拿起去卖的,这赶场又远……”周仁富无奈地答道。不久后,单位一位同事“喜提”外孙女,想买土鸡和土鸡蛋,由于担心市场上的“不够土”,托我帮忙在村里买些“正宗的土鸡和土鸡蛋”,价格可以较市场价略高。接到“订单”,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老周,在说明来意后,老周高兴地合不拢嘴——平时赶场来回一趟要一两个小时,卖价不高不说,还不一定能卖掉,这次在家门口就能卖城市里出售的价格,自然喜笑颜开。看到老周的笑容,我意识到,贫困户之所以贫困,资源和渠道限制是一大因素。近几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里的路虽然通了,但刺激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渠道却还没完全打通——贫困户手里有天然、绿色的农产品供给,却苦无销路,城市群众有相应的需求但“土货”难求。何不设法打通瓦高村的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说干就干,就从自己带货开始。
下定决心后,我登记了全村所有开展农业生产的贫困户的生产情况,按贫困户自述的农产品“纯天然”程度进行分类。为保证品质,我与贫困户们约法三章:不得以次充好,否则不再帮忙销售。同时以略高于城市市场价的价格先期购买了贫困户的部分产品,赠送给亲朋好友们品尝,广受好评。从此,便开始了无偿带货之路。带货之初,我将目光瞄准了亲友,通过视频、照片等“印证资料”兜售粮食鸡鸭等;逐渐地,我通过微信群聊、朋友圈等线上平台,将购买人群从亲戚、好友逐步拓展到单位同事、小区邻居、九三社员等,土特产品类也从粮食鸡鸭、土鸡蛋扩大至天然兔、天然羊、粮食猪、菜籽油等,带货方式也从零星购买拓宽到团购再到订单式代养,被亲友们戏称为“瓦高村微商”。
转眼就到了2020年。这一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决胜之年,对原则上两年一换的驻村干部来说,本已到了从扶贫一线“退休”的时候,但面临不容一丝差错的脱贫攻坚工作,出于脱贫工作的需要和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热爱,我主动请缨继续驻村,成为了全区驻村工作战线的“老干部”。经过两年多的沉淀,今年脱贫工作虽任务艰巨,我却再不复当初的迷茫: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已逐步步入正轨,而我的“带货”也一定程度的为解决脱贫工作中的难点——无务工人员贫困户收入达标问题,“带活”了一条门槛低且具有持续性的致富路。在积极带货的同时,我还借助政协、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平台,提出在全省各区县设立“扶贫绿色产品直销店”,打通绿色农产品供需渠道的建议,为脱贫攻坚乃至乡村振兴助力。自带货以来,我以城市市场价带货粮食鸡鸭兔等200余只、粮食猪2头、山羊3头、土鸡蛋上千个、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数千斤、菜籽油20余桶,邀请贫困户代养鸡苗200只,为贫困户们带来了较为可观的收入。更难能可贵和让我欣喜的是,贫困户的观念和想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转变,不断有观望和等待的贫困户主动联系我,咨询产业扶贫等相关扶贫政策。当初在家“等靠要”的贫困户俨然成为了脱贫路上“争着干”的主力军,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目前,脱贫攻坚战已吹响了总决战的号角,我也将继续在瓦高村打完最后一场硬仗。在这里,我见证着瓦高村的改变、贫困户的改变,而瓦高村也同样见证了我的成长和蜕变。跨过而立之年,我从当初迷茫忐忑的“门外汉”,成长为坚定自信的“追梦人”,在瓦高村挥洒的汗水、付出的努力以及这段难忘的“微商”经历,都将成为我弥足珍贵的人生记忆,在我今后追梦的征程中伴随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