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支撑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李克强总理在有关城镇化的系列讲话中反复指出,城镇化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城镇化需要产业发展来充实,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创业”。 新型城镇化核心在凝聚人心、关键在产业支撑、难点在利益平衡。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重点思考了如何以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要搞好新型城镇化,必须明确产业支撑的重要意义。
(一)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城市的兴起与壮大,是经济大繁荣、大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经济发展应以“产业”为支撑,没有产业的新型城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市的崛起,无不以主导产业的崛起为标志。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要考虑其外在因素,诸如规划、建筑、交通、社会保障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产业支撑问题。
(二)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新型城镇化不是圈地运动,不单单是修好楼房让农民上楼居住,它应该聚集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发展要素,共同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以产业带动城市的扩张,承载工业的发展,影响农村的变化,保障农民的收入。城市是产业的载体和保障,产业是城市的根基和内核,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以产业集聚强化城镇支撑,要通过产业的大发展,集聚人气、提升财气。只有城与业相互支撑、同生共兴,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长久稳定地走下去。
(三)产业聚集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核心在“人”。我们在城镇化推动过程中必须重点解决人的思想转变问题、身份转化问题、生活保障问题、收入维系问题。有了经济基础,才能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才能吸引人,留住人。例如:过去很多其他地区都存在的问题,农民拿到土地补偿款后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没有产业保障的就业机会,沉迷赌博,当土地补偿款输掉之后生活无法维系,这些都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安定和谐,阻碍城镇化的推进。
二、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不挖山、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指示,是对城镇化最好的总体规划,也是我们未来在产业布局中应贯穿始终的重要标准。
(一)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 用工业化理念布局和发展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增减挂钩等多种方式,盘活土地,实现跨村连乡、集中成片生产。建设园区化现代农业生产片区,发展大农业,打造大景观,产园结合,产城整合,一业一基地,一园一景区。引入现代化规模生产设备,配套阳光大棚、滴灌、地暖、风机和实时温控监控等现代设施,规模连片生产。二是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业主为主体,效益为中心,规划为前提,在各乡镇现已形成的特色农产品片区基础上,发挥优势,扩大规模,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三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结合我区休闲旅游中心建设,打造我市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体现山乡水韵风味,生态田园风光,突出旅游产品展示、营销和体验,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服务,引进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理标志类旅游产品,形成互动共融、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农民增收多方共赢。 四是要提升农产品增加值。加快推进荣边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引进名特稀优产品,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质量档次。
(二)发展新型工业。工业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同步建设,不能走传统工业老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率显著、持续稳定增长作为衡量取舍标准。要按照“三中心、一轴线、三片区”的全域发展构架,结合现有工业布局,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科学的规划布局实现产城共融。一是研究产业政策,科学布局城镇企业。要制定好城镇工业发展规划,引导高端成长型和高新企业在城镇落户,打造城镇工业经济发动机。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重点扶持发展相关企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网络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打造宜居环境。二是培养产业集群,拉伸产业链条。既立足长远又着眼当前,不断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区落地。以发展龙头为手段,促进产业集聚,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辐射带动链条上下产业发展。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培育优势企业。要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吸纳人才建立自已的中小企业技术中心,搞自主研发。搭建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的桥梁,引导企业与院校合作研发,提高企业竞争力,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支撑城镇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四是突出城镇经济特色,引导农民创业就业。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构建彰显城镇经济特色、结构优化、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周边工业企业转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保障农村家庭收入逐步递增,化解社会矛盾。
(三)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发展旅游业。抓好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康乐旅游和体验旅游,统筹规划,管建并举,分步实施。以大旅游的视野、逆城市化的理念,打造川南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是拓展物流业。拓宽物流园区辐射范围,打通通往各乡镇的物流路径。方便群众更便捷地把农村生产、加工的农副产品卖出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是提升信息业。结合“宽带乡村工程”、“三网融合工程”建设,推进手机农村成人全覆盖,有线电视农户全覆盖,宽带上网农户全覆盖,修通信息高速公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